能源转型是人类文明形态不断进步的历史必然。煤、油、气等化石能源的发现和利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人类由农耕文明进入工业文明,这是典型的能源革命。但200多年来,工业文明也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气候和可持续性问题。现代非化石能源的进步,正在推动人类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并在推动新一轮能源革命,在《巴黎协定》签署5周年之际,中国向世界宣示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的国家目标。这不仅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策,也是基于科学论证的国家战略。它更清晰了“能源革命”的阶段目标,也要求我们为低碳能源转型做出更为扎实、积极的努力。
碳中和是指人为排放源与通过植树造林、碳捕集与封存(CCUS)技术等人为吸收汇达到平衡。碳排放狭义指二氧化碳排放,广义也可指所有温室气体排放。对于二氧化碳,碳中和与净零碳排放概念基本可以通用,但对于非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情况比较复杂。碳中和目标可以设定在全球、国家、城市、企业活动等不同层面。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碳中和目标的吸收汇只包括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等人为活动增加的碳汇,而不是自然碳汇,也不是碳汇的存量。这是因为海洋吸收二氧化碳造成海洋的不断酸化,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而陆地生态系统自然吸收的二氧化碳是碳中性的,并非永久碳汇。如森林生长长期吸收碳,成熟期吸收能力下降,死亡腐烂后二氧化碳重新排放到空气中,一场森林大火还可能将森林储存的碳变为二氧化碳快速释放。因此,人为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必须通过人为增加的碳吸收汇清除,才能达到碳中和。
对碳中和进行认证,有助于企业识别和减少自身的碳足迹,倒逼企业进行改革达到减少碳排放,帮助企业增强应对气候变化带来风险的能力,并把握低碳经济中的新商机。碳中和的意义在于不仅体现了一个组织或产品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承诺,而且通过具体的行动和标准,促进全球气候行动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本文通过对国际碳中和认证制度和标准的分析比较,帮助企业更好理解碳中和的顶层逻辑,并解析企业开展碳中和认证的驱动力,提供完整碳中和认证流程,分析国内外森林碳中和认证的现状,以帮助相关企业更好认知自身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 国际碳中和认证制度及国际标准
1.1 国外碳中和认证制度
欧盟在碳中和认证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措施,特别是在碳清除认证框架(Carbon Removal Certification Framework,缩写CRCF)的建立上,其关键内容包括通过制定相关标准和认证方法,确保碳清除量的测量、监测和验证的准确性。此外,还设立了“公共登记册”,建立一个全欧盟范围的认证单位电子登记册,以确保碳清除认证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美国在碳中和认证方面同样采取了多种措施。首先是制定碳足迹标签制度和碳中和认证标准。其次,美国也制定了长期战略规划,如美国发布的《迈向2050年净零排放的长期战略》公布了实现2050碳中和目标的时间节点与技术路径。此外,美国还颁布了一些政策和市场机制,如在减碳方面美国也推出发展清洁能源、推动低碳转型和创新负排放技术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利用财政政策与碳交易市场机制推动企业自愿碳减排等。
这些认证制度和框架为欧洲和美国在实现碳中和目标方面提供了明确的路径和标准,同时也为全球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1.2 碳中和国际标准
对于产品碳中和的核算标准,目前国际上较为通用的主要有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发布的ISO 14068-1:2023 Climate change management Transition to net zero Part 1:Carbon neutrality(气候变化管理-净零过渡 第一部分:碳中和)、英国标准协会(British Standard Institution,BSI)发布的PAS 2060:2014 Specification for the demonstration of carbon neutrality(碳中和承诺)新标准。两项标准的异同点如下:
1)在发布时间上,ISO 14068-1:2023在时间上更新于PAS 2060:2014;
2)在碳中和范围上,PAS 2060:2014给出了城市碳中和的示例,而ISO14068-1:2023并不支持一个城市或更大的领土范围声称碳中和。
3)在编制框架上,PAS 2060:2014体现了持续改进(见图1),如PAS 2060:2014的框架图解释了使用该标准宣传碳中和的各种情况和可能性,可以在第一个周期内把历史减排量纳入计算,也可以只使用抵消的方式在第一个周期实现碳中和。ISO 14068-1:2023将实现碳中和的每一步都在标准中制定相应的条款,使得碳中和的路径更加清晰、操作性更强(见图2)。
图1 PAS 2060:2014框架
图2 ISO 14068-1:2023框架
4)关于承诺方面,PAS 2060:2014强调“适用时”,如果不能保持或不愿保持都不算不符合标准。ISO 14068-1:2023要求最高管理层参与进来,并要求与战略方向相适应,PAS 2060:2014没有这方面要求。ISO 14068-1:2023要求是长期计划,且要求持续改进,而PAS 2060:2014要求一年期,如果持续进行,则再续一年,这样的短期计划,很难综合全面的考虑组织的减排和未来的中和。ISO 14068-1:2023要求考虑碳中和计划可能带来的环境与社会重大负面影响,这也是更周全的考虑,如果为了碳中和而造成其他严重的问题,也是得不偿失的,这点PAS 2060:2014则没有提及。
5)在碳中和的主体方面,ISO 14068-1:2023强调了要纳入所有的主体的重大活动和过程,虽然主体的选择可以只是实体的一部分,但是要记录选择的理由。PAS 2060:2014则没强制要求纳入所有主体的重大活动和过程,要求是如果重大排放源没有纳入,则要解释原因。
6)关于碳中和管理计划,ISO 14068-1:2023的要求更详尽,但PAS 2060:2014提到了怎么使用历史减排量。ISO 14068-1:2023中要考虑减排计划中对社会和环境的不利影响,避免了为了减排而付出其他更大的代价,符合经济学中对成本的解释。PAS 2060:2014规定可以用绝对值和强度两种指标来监测减排的情况,但没有额外的要求。而ISO 14068-1:2023也规定可以用两种指标来监测减排,同时还提出了前提要求。
7)关于使用碳信用抵消温室气体而达成中和,ISO 14068-1:2023多次强调不能重复使用碳信用,除了强调的次数多,还明确了要保留的证据,这比PAS 2060:2014要求更清晰。同时,在标准中对避免重复的解释,是包括组织与政府之间的重复计算,这点在PAS 2060:2014中没有提及。ISO 14068-1:2023对用于抵消的信用证类型有更明确的要求,尤其是只剩余残留温室气体排放时,只能用基于温室气体清除增强的碳信用额来抵消。ISO 14068-1:2023要求“实体只能使用结束年份不超过该实体宣传碳中和期开始前5年的碳信用额。用于实现碳中和的碳信用额应在报告期结束后12个月内注销”。PAS 2060:2014则要求“碳抵消项目的信用额应在发布之日起12个月内注销使用。其他碳信用类型,注销使用期限应尽可能短,最长不得超过36个月。
2 企业开展碳中和认证的驱动力
2.1 政策和法规的要求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或正在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要求企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进行碳中和认证,以证明其对环境影响的减少。
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这是指导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国务院印发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具体规划了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的路径和措施。
2.2 市场和消费者需求
消费者对环境友好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企业通过碳中和认证可以展示其产品或服务的绿色属性,满足市场需求,提高消费者信任和品牌声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资源利用型企业与高耗能企业加入碳中和声明(见图3)。企业通过碳中和认证展现其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可以提升其品牌形象,增强公众和利益相关方的正面认知。
图3 加入碳中和声明的企业
投资者和金融机构越来越倾向于支持那些有明确环境责任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企业。碳中和认证可以作为企业吸引绿色投资和获得优惠融资条件的证明。碳中和认证有助于企业制定和实施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确保企业在未来的环境政策和市场变化中保持竞争力。
2.3 供应链条的推动
随着政策的变化,很多大型连锁企业和电商平台已经开始关注产品碳足迹,并开始在国内寻找披露了碳足迹的产品入驻,必然倒逼着供应链条企业开展产品碳中和的核算。2023年4月28日,京东物流正式发布《2022年环境、社会及治理报告》(简称ESG报告),作为国内首家设立科学碳目标的物流企业,京东物流率先提出“供应链共享碳足迹”的减碳路径,并将绿色低碳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天猫超市在2022年首次发布“碳足迹”认证系列商品,在商品设计、生产、销售各环节引入减碳管理,对各环节进行精确的碳足迹核算。消费者打开天猫超市,搜索“碳足迹”就可以直接购买该系列商品。
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要求供应商提供排放数据,以评估碳足迹和碳排放数据。同时,众多知名企业宣布了开展碳中和计划,要求其供应链上的企业提供的原料达到碳中和,如苹果、西门子、沃尔玛、乐购、施耐德等已经宣布开展碳中和计划。
3 碳中和认证流程
根据笔者单位长期在绿色、低碳、环保、节能、可持续发证领域的经验,碳中和认证的流程主要包括6个环节(如图4所示),各环节主要内容及注意事项如下:
图4 碳中和认证流程
1)确定产品类型、系统边界和核算单位,即确定碳中和认证的主体。碳中和认证的主体,包括实体与产品。其中,实体需编制温室气体清单(直接温室气体、间接温室气体),而产品则需要进行生命周期评估。
直接、间接温室气体的概念出自 ISO 14068-1:2023,其中直接温室气体产生排放的类型包括固定式燃烧源、移动式燃烧源、生产制造过程排放、逸散排放源和土地使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间接温室气体排放的类型则包括使用进口或外购电力、热或蒸汽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由运输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由组织使用的产品所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与组织的产品相关联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由其他来源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生命周期评估(LCA)的概念出自ISO 14040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Life cycle assessmentPrinciples and frameworks(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系列标准,旨在评价量化分析各种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资源环境的影响和效率。
2)评估温室气体清单。使用标准方法(如ISO 14068-1:2023或ISO 14040系列)对排放源和相关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量化的综合清单。温室气体包括CO2、CH4、N2O、HFCs、PFCs、SF6、NF3,应根据各气体的全球升温潜能值(GWP)来计算温室气体排放。
3)制定温室气体管理计划。温室气体管理计划是认证主体为减少温室气体减排而编写和计划的承诺。温室气体管理计划所包含的元素是由碳中和认证的标准确定的,基本组成部分有与碳中和相关的时间尺度、已确定的目标实现和保持任何温室气体减排的战略和手段,温室气体管理计划需由认证主体编写。
4)核实温室气体清单。开展第三方核查和独立评估,保证认证主体识别出的温室气体清单的认可性
5)购买碳信用。如果需要抵消以实现碳中和,该实体应在报告期内购买和注销碳信用额。实体不得使用另一方已经使用的碳信用额来声称碳中和。
6)碳中和评估。一旦碳抵消量与温室气体清单相匹配,认证就会得到验证。实体应在每个报告期内,以碳中和报告执行摘要的形式公开认证主体识别出的温室气体、温室气体的量化、按标准执行的温室气体的管理计划以及为实现碳中和购买碳信用的数量等。
4 国内外碳中和认证现状
虽然国内有林产工业碳中和实施指南(T/CNFPIA 4009—2023《林产工业企业碳中和实施指南》)团体标准,而且国外也有国际上认可的ISO 14068标准,但由于国内这一团体标准实施时期并不长(约一年),其受关注程度不高。总体而言,国内外林木产品企业对于为自己产品取得碳中和认证的热情都不是很高。
在北美,以建筑产业为例,虽然钢铁和水泥产业不断的为他们的建筑产品提供环境产品声明(EPD),但用于建筑的木材产品却经常没有EPD。碳足迹作为EPD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在没有基础碳足迹的情况下,碳中和认证也无从进行。一些国外品牌企业(如HM、霍尼韦尔、杜邦、陶氏、旭化成、西门子、施耐德、谷歌、微软、亚马逊、迪士尼、星巴克、欧莱雅等)已经开始行动起来,腾讯、阿里巴巴、哈啰出行、蚂蚁集团、朗诗控股、百度、360数科、新奥股份、中核集团、中国大唐等国内品牌企业也陆续开始行动起来,探索各企业的碳中和路径、流程、能源优化、具体示例,以及如何使用绿色能源代替传统能源等。
由于木材产品的生产过程产生的碳排放远低于钢铁、水泥,专注绿色建筑的人员又有从特定的森林中选取木材的习惯,这些情况均导致业界缺乏进行EPD发布和随后进行碳中和认证的动力,以至于目前美国木材协会与加拿大木材协会出版了多个行业平均EPD,其内容包含了木材、胶合板、定向刨花板、胶合木、单层板积材、长条刨片层积材和I字形龙骨的大多为小型木材产品的EPD,但却没有专门的林木产品的碳足迹或碳中和相关文献或评价报告。
5 结语
在“双碳”大战略下,我国正在启动碳管控的新方案。不久的将来,各级政府部门、企业、个体均是碳市场的履约主体和交易主体。我国用两年多的时间推动从能源双控向碳排放双控的转型,再从现在起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碳达峰和碳中和是全球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应对的重要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实施碳中和认证,企业可以追踪、监测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能够证明企业在减缓气候变化和环保领域取得的卓越成绩,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市场竞争优势。随着碳交易市场的不断完善,将能够更好地参与碳交易,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还可能获得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让企业在行业的绿色转型和低碳实践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更好地履行其社会责任,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人造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