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动态 > 2023年中欧班列货运量再创新高

2023年中欧班列货运量再创新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12-28  浏览次数:

古有驼铃声响,今有汽笛轰鸣。2023年,中欧班列一路飞驰,不断创造新的奇迹,有力保障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了强劲动能。今年前11个月,中欧班列货物运量已超2022年总运量。

临近岁末,中欧班列不断传来好消息。2023年中欧班列(西安)年度开行量首次突破5000列;首趟中欧班列(西安)+西部陆海新通道互联互通班列开行;天津首趟中欧班列新能源汽车出口专列在东疆综保区出发;中欧班列(台州)首趟进口粮食专列开行;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出入境中欧班列数量自2013年以来首次年内突破3000列……

开行列次创新高 深化互联互通

“中欧班列是中外共建‘一带一路’的品牌亮点,具有时效性、安全性、运能足、性价高等比较优势,以创新引领有效解决了国家之间铁路轨距不同、检验检疫标准、报关等技术和管理问题。”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陈超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3年随着开行列次、运送货物、通达城市再创新高,中欧班列的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开创了亚欧国际运输新格局,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联通图景。

西安是全国首个中欧班列年度开行量突破5000列、累计开行量超过20000列的城市,平均每100分钟就有一列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出发或到达。截至12月19日,中欧班列(西安)今年累计开行5191列,已超去年全年开行总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5%。

12月3日,X9592次列车从西安国际港站驶出,这是首趟中欧班列(俄罗斯萨列普塔—西安—北部湾—泰国林查班)互联互通班列。此趟互联互通班列运输的货物从俄罗斯萨列普塔出发,通过中欧班列运抵西安国际港站后,无缝衔接X9592次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发往北部湾港,再经5天海运抵达泰国林查班港。相比传统运输模式,全程运输时间节省7天至8天。此趟班列开行是中欧班列(西安)依托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衔接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的最新成果。

此外,西安还不断拓展中欧班列跨里海辐射范围。11月中欧班列长安号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西安—巴库)专列从西安国际港站鸣笛启航,从霍尔果斯口岸出境,经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奔向阿塞拜疆的巴库港,全程运输时间约11天。此班列是西安国际港务区携手哈萨克斯坦国有铁路公司推出的新产品,具有运输时效更快、安全系数更高、运输成本更低等特点。

陈超表示,今年以来,中国积极参与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加强与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等中亚国家合作,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今后将有更多中欧班列沿跨里海国际运输通道开行。

助力产品“走出去”“引进来”

推动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

在今年外贸整体向好形势下,中欧班列发展迎来了良好机遇,各地纷纷拓展专列,助力更多产品“走出去”“引进来”。

12月14日,一列载满110台长城摩卡新能源汽车的中欧班列从东疆综保区的天津新港北集装箱中心站驶出,约18天后将抵达莫斯科克列斯特车站。这是中欧班列(天津)首次专列承运中国产新能源汽车出口欧洲,为助力国产新能源汽车出口构建了一条高效快捷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天津海铁联捷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新能源车出口需求强烈,对于在京津冀地区生产制造的新能源车来说,从天津出海距离最短,但原先走海运要45天,且航线仓位紧俏,现在通过中欧班列运输,两周多的时间就能抵达中亚、欧洲等地,加上铁路运输价格较低、安全可靠,越来越多的货主会首选中欧班列。

12月13日,一列搭载50个集装箱(总重量1300多吨、总货值约260万元)哈萨克斯坦进口小麦、麦麸颗粒的回程班列抵达浙江台州,这也是中欧班列(台州)首趟进口粮食专列。“从哈萨克斯坦采购区直达台州头门港,既可以方便现场查看货物,快速处理问题货品,又可以节约运输成本,平均每柜的运输成本比此前减少了10%。”台州临海市开放型经济工作专班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王益说。

跨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新的一年,“钢铁驼队”仍将奔驰不息,承载着各国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驶向四面八方。

陈超告诉记者,明年中欧班列有着更多机遇,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是绿色低碳发展大势将进一步推升中欧班列需求,铁路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在节能和减少碳排放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二是在数字化“软联通”方面,要加强数字化管理和运营,提升信息共享的程度和层级,共享中欧班列发展经验。三是全球基础设施国际公共产品存在着供应严重不足、供应结构失衡的问题,中欧班列要继续发挥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桥梁作用,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特别是从全球供应链促进的角度,还应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多式联运龙头企业。四是国内区域基础设施公共产品供给也是不充分、不平衡的,需要进一步优化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等国内布局,推动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从“点对点”向“枢纽对枢纽”的转变,不同区域和省份的建设起点不同,要在充分利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实现“优势再造”,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

(来源:中国贸易报)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Powered by ANDYSITE